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扬名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国民族武学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拳是陕西关中、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它以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技法全面、德艺并存、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享誉武林。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最。
2008年6月7日,红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红拳地理标志陕西省批准时间2008年6月7日非遗级别国家级遗产编号Ⅵ-24遗产类别民间武术
起源地
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 。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bì)”,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后的庆功宴上,武士“击膊拊髀”(跳拍打舞)以示庆贺,这与现红拳演练套路中 “放炮”、“十大响”的有着同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流传的红拳谚语“击皮为鼓”也同出一辙。“击膊拊髀”体现秦人粗犷豪放,既练了“拍打之功”,又练了“撑斩之法”红拳以“撑斩为母” 撑斩是红拳拳法的精髓。唐代红拳拳法称谓“唐手”“角抵”,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都自称“十五好剑术”。唐代郭子仪、薛仁贵、都是陕西出的名将。
流派
红拳是陕西关中、山西、山东西部菏泽、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这是众所公认的。在陕西境内又以潼关、大散关为标志分为“关东红拳”、“关中红拳”和“关西红拳”三支。据说陕西境内不少拳术派列,大都是在“关中红拳”的基础上演变的。“关中红拳”以“小红拳”、“大红拳”、“二路红拳”、“太祖红拳”、“粉红拳”、“六趟”、“六架势”、“炮锤”、“四八锤”为中心,习练者最为广泛。
创始人
红拳套路的形成应在唐末宋初。据陕西红拳师承世代相传得名于陕西西岳华山。据传,陈抟(陈抟历史上确有其人,生于唐末。原籍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县境内,入长安考进士落榜,“五代”时隐居华山修道。后周世宗曾请他做官而固辞不授。北宋太宗时赐号“希夷先生”,他所著的《无极图》现还刻于华山石壁。陈抟为道家崇敬,专称为“陈抟老祖”)应举失意,心灰意冷便入华山隐居修道起来。一日他碰到了一位入山砍柴的老樵夫,见年纪有七十多岁了,但身体强健,走路快捷。陈抟上前行礼,询问此地风俗情况,老樵夫简略告知。以后又经常碰面,两人也就熟悉了。有一天碰面后老樵夫对陈抟说:“深山中常有狼豹出入,看你很善良,但文弱体单,我愿将当地先辈祖传下的一套拳术招法传授于你;一则防身,二则对修心养性强身健体也很有益处,你我有缘,不知你意如何?”陈抟听后甚喜,将老樵夫请到他隐居之处,以师礼相拜,请予传授。老樵夫也很高兴,从这天开始规定每晨向陈传传授拳法与练功于华山东峰上。
时间过的很快,陈抟学武习拳已数月有余,他已基本掌握和熟练了。一天他向老樵夫说:“师父,你传授我的拳术叫什么名称?”老樵夫听后哈哈大笑地说:“先辈祖传未说拳名。今先生问及,我看你要立志修道成仙,说明已看破了红尘,但老夫乃是一凡夫俗子,红尘中一介百姓,也不想修道成仙,我给你教的拳路招法,实际上在我们当地就流行着。你问的好,此拳应叫何名?我看,既是人间红尘中的拳法就叫‘红拳’吧!”民间还传为宋代把套路称为“使拳”,把棍术套路称为“使棒”,陕西方言称“耍拳,耍棍”,由于关中拳在当时耍的红火,后被称为红拳。红拳也有艳美、吉祥之意。
历史发展
红拳在陕西这块特定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文化熏陶下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在宋代以前,陕西是中国文化政治中心,也是武术高手云集之地,陕西红拳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和完善。
早期
(1):在汉代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消除各地豪侠的势力下诏“徙(bi)郡国豪杰及訾(zi)三百万以上于茂陵”对各地豪侠首富强迫性迁徙陕西茂陵。大量的豪侠集中在茂陵,又使茂陵成了滋生豪侠的新的策源地,这些豪侠子弟“少好侠,尚气力”击剑习马,爱好武艺,这些豪侠和与当地武侠融和丰富了红拳内容。现今兴平茂陵、一带还是红拳盛行之地。陕西人称为“拳窝子”。
唐宋时期
(2):在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0)“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王朝网罗武备人才的重要制度。武举的设立进一步刺激了长安城官宦子弟游侠习武欲望,习拳、舞剑、扎枪、跑马射箭成为长安少年的主要内容,各地的武士汇集长安,又一次使红拳得到广泛交流和提高。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七绝组诗《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充分体现了当时长安习武之风。
在京城长安民间武侠常常仗义行侠,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土番兵陷京师,百姓涂炭,唐军四溃,代宗逃往陕州。勤王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仅仅收得散兵数千,形势危急。长安城内民间武侠与潜入城内的唐将王甫取得联系,于同一天夜晚突然在城中心的朱雀街一起击鼓,鼓声大作,群侠齐呼,英勇拼杀,土番兵仓惶出逃,溃不成军,京师收复,可见长安城习武人数之多,习武风之盛行。在西安至今还保留着地名“习武园”和“教场门”。
明朝时期
明代,戚继光把红拳的技法作为训练士兵的必修科目:《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注解三十二势长又称红拳,拳谱中可见到“裙拦”撑、补、揭、抹、捅、劈、斩等,红拳拳谱至今还在沿用,如: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载“我前撑”“滚船劈靠抹”“鬼蹴脚抢人先着,补前扫转上红拳,背弓颠补劈揭起,穿心肘靠妙难传”“回步颠短红拳”“雀地龙下盘腿法,前揭起後进红拳”。现存红拳拳谱也是以“撑补为母”《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多处提到红拳,可见红拳在当时的影响之深。拳经中“披红”“推红”都是红拳至今还在沿用的招法。
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所载“西家拳”其惯用拳势“雀地龙”“裙拦”等。清代在《清稗类钞·技勇类》中出现过“大小红拳、关西拳”的称谓。民间流传着“东枪西棍关中拳,东查,西红”的美誉。乾隆十六年夏季,乾隆帝见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云:“池中莲藕攥红拳”打谁?纪晓岚看到池子左边的蓖麻,便以问对句,答道:“岸上麻叶伸绿掌”要啥?同样以问句相对,天衣无缝,令乾隆称奇,可见红拳在当时声誉。红拳传域甚广,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等,尤以关中最盛。
近代
从宋代以后由于文化中心南移和东迁,陕西人以皇家思想自居,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很少与外界交流,因此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古老红拳,外地拳种进入陕西很快就会被红拳化,失去本来的面目,如陕西红拳套路中的梅花拳、通背拳、翻拳等,只是套路的名而已。红拳发展离不开民间人民的热爱,在陕西六七十年代以前陕西城乡习拳者几乎全练得是红拳,可以说当时村村都有习练红拳者,练红拳的拳师,把红拳和农村过会、玩社火、秦腔融为一体,已成为陕西城乡主要的健身娱乐形式。
2008年12月12日,红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养生技巧
功理
红拳是内外兼修,体用兼备,神形合一,养生与技击并重的一个拳种。它经过历代传人们的传承、总结和整理,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技法全面的体系。
历代习武者大都注重内外兼修,特别是对内功的修炼尤为重视。红拳前辈传人们在对我国传统医学、吐纳导引术中的练气、机理和功法。进行总结与拳技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功力功法。习之以运气为主,意识,呼吸与动作密切配合,以修内气、蓄积内劲、增加功力,可使内气充盈畅通经脉,周身四肢内劲增长,丹田内气充足,平阴阳、养脏腑、气贯周身、能迅速提高武技,达到肢体健康,养生延年益寿之功效。
功法
红拳的功法名目繁多,最基本的为软硬十大盘功,内练十八法,小红拳、炮锤及徒手,器械等各种功法,由于修炼者都注重自然力的恢复和求取,结合“以气为本” 的哲学与医学文化,在以放松,凝神的前提下,以心法为主导,强调神统意颂,导气循经,其刚柔紧松、沉稳轻灵、滚缠伏纵、都可使相机随意而就,故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
套路
今就师传功法,简要说明其对人体健康及提高武技之效果。
1、龙摆尾功法:自然站立,成立正姿势片刻,拧身左转身子、左脚向前迈步,左手随之划弧前伸带回左肩旁,右手随转身先前伸出,上身以腰为轴左拧180,双腿成交叉步姿,站立片刻,向前上右步,身右拧180,右手带回至右肩旁,左手先前伸出,动作相反往下练,可来回练习,以求功效。
此功法简效宏,开始时要松、要慢、意领全身,要为中心,腰催胯,胯领大腿,大腿提动小腿,小腿送脚向前迈出。腰领背脊到肩,肩领臂之手,送于前方,上身与下肢成反方向。龙摆尾主要练腰,腰为带脉之所,左右拧动,动作配合呼吸,可使真元之气经返其中,两肾与命门相济到气腰间,活腰脊壮肾气,连通气海,气贯髓内中脉四肢皆壮,以达健体强身,养身延年之目的。
2、红拳炮锤里有鸡步龙抓一势,经红拳传承者提炼总结为一个功法,结合人体阴阳,经脉之说,习之能使双腿强壮有力,能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使步法稳健。
拳谚有“力从地起”之说,鸡步龙抓一势,开始左腿提起至右胸前,脚尖勾起,右腿直立,左手爪放于右肩前,右拳放在腰间,此为合。片刻后左腿带动脚向前上方踩踏、脚尖前送,落于前方成左弓步,左手的随左脚弧形劈于左腿上方,右拳不动。左手、左腿与鼻尖成一线,此为开,站一会,提右腿于右胸前,脚尖勾起,左手爪收于右肩前,右拳不动,此为合,片刻后,右腿带动脚向前上方踩踏。左手爪弧形下劈于右腿上方,右拳不动,此为开,站一会后,一合一开结不练,可反身来回练习。
武术中有根节催中节,中节催稍节之说,其中根节为脚至胯这一节,是发力的起点,只有根节强壮有力,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此功法可充分锻炼腿部肌肉,开始时要送、慢练,以加强腰、胯、腿的锻炼强度,尤其是以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得到锻炼。可使周身血液通畅,温养肌血。舒和筋骨,使腿部坚固,柔韧、耐力性及扎实性得以加强。
作用
通过此功的练习,从医学理论而说,可以促进足少阴肾经的经气使先天之本肾脏发达,肾脏在人体主藏精,生殖与发育、主生骨、主纳气、生髓的作用。按照中医学经络有“同气相求,相互联系”的作用,足阳明胃经之脉,足少阴胆经之脉,足厥阴肝经之脉都有腿足部,时常习练此功,可加强人体先后天之本,肾脏与脾脏的功能。必然带动全身各部器官的协调统一锻炼。
久久习之,将使人肾气旺盛,经脉俱通,阴阳调和,神清目明,身轻似燕。以达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也可能对膝关节炎、腰腿疼、贫血、头晕、高血压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基本功的习练,特别是内功修行,人体的潜能被调动起来,日久功深,以意引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周身一体,步履轻灵捷利,出手轻柔迅急,用于技击上方可得心应手,威力无穷。
技法
红拳的技法简单明快,出手快捷,变化灵活、方法清晰、攻防明显、劲力饱满。红拳先辈杨天成有一口头禅,在与人谈论实战时常说,功夫行不行,你往跟前走嘛,人一走到跟前,杨老先辈抬手一晃,盖面掌直奔对方面门而去,手法快捷,有力。
红拳先辈们最爱拉扯朋友,研究打法,打手跑拳的训练,是红拳训练攻防技术和防御能力的方法,是近身搏击的技术,出手以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八法和变化不同的手法,腿法组成红拳的排子打手体系。
今以鸡步龙爪一势来简要说明红拳的一些打法变化,不当之处,望同仁指正。
鸡步龙爪势,练则为功,用则为拳,招法简单明了,此势有一歌诀:“踩踏之法最为雄,开合还为霸气宗。高低挂截斩靠,体用含神显师风。”
此势在用法上灵活多变,与人交手,应侧身换膀,拧腰摆胯,以腰带动四肢,盘肩活腰,脚步灵活,左右闪打,对方无论左右拳何方向击来,我可用手挂撑,下用脚或蹬、或踩,上步内外跤,上用拳击对方臂、肩、耳门等,或肩靠、肘打,例如,对方用右拳击我面部而来,我右手挂撑回带,左手贴住对方左肘部与左手合力回牵,脚下绊扫对方腿部,对方即可前爬出去。若对方往后退拉。我可贴身上去,脚下绊扫对方之脚,左手拍击对方肘部,右手之掌击打对方面部,或用掌掏击对方腮下,将对方击倒。切记要胆大心细,敢于贴住对方身体,拳谚说:“打人须进身,手脚齐到方为真。”
技击之道,千变万化,没有编好的套路。任何招式,都在动中寻机,闪绽腾挪、巧击刁打,随时趁虚而入,要在精神上压住对方,在胆识上镇住对方。
武德
武术是一门文化、一种艺术,具有多元的价值功能,它不是单纯的拳脚运动。它是一种以拳练人的运动艺术。是一门魂魄并练,身心并重,道技兼修的运动学。其运动特点是由力至劲,由肢体到精神的运动学。
红拳、中国古老的一个源远流长的拳种,一个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技相结合的拳派,正在红拳传人们的不懈努力下,焕发生机。
红拳文化与武礼
红拳具有的文化特性,和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红拳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地域环境、人文文化,不仅因为它内容丰富,体用兼备,还在于它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学习红拳不仅要研习技艺,更要追求和理解红拳丰富的哲学文化内涵。红拳老师注重武德教育,传徒授艺时,先要考察其品德,再观其行方可教之。红拳文化武礼,独具特色,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尊称,一切行动,一切过程依礼而动,依礼而始终。上场必礼,是红拳人的传统美德,亦是必行的程式。武礼可分为:站礼、拱手礼、口礼三种。一是站礼,即平日自己习练套势,由场右边上场启示起势,前辈早已形成定规——右上右下,并步成立正姿势,目视正前方。仅此一礼势,实为一种心理,是练,定心静气自省如何练好这一套路的思想提示。二是公开表演演练套路以前,出场表演者,立身并步站立做出特定动作;两臂高抬,胸前屈肘一掌一掌屈腕相握,向前上下两下即可,或左手抱右手,转身动步一圈频座拱手圈礼,以此表示对观看者的尊重,或遇之“以武会友”表演或武术竞赛演完收势下场。红拳极为讲究的徒手或器械对抗竞赛中,打手跑拳,提枪抱棍时,都是按照点到为止的原则以求胜负。为此,大都有较为明确的制度,那就是一让二过三胜负。让远让进不让寸。双方较量开始前,必须道一个礼貌口语:“请”才能正式比赛。双方较量中,必须按照不能严重伤害对方和点到为止的原则,亦可以说,这是属于“礼”的延续范畴之类的事,红拳的礼仪,涉及范围极广,表现在师徒关系上是那种带有血缘关系的师徒如父子式的“礼”相当普遍,十分严肃,尊师重道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红拳与其他体育项目最为不同的特点。
红拳套路
陕西红拳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突出表现“八字八法”的主要内容,红拳有拳有序,拳序结合,流传拳域起落势相约为一。
盘,红拳传统的基础训练——十大盘功。又称十大盘筋,简称盘功。它是红拳依据套路演练和实战打手实际需要,是属于以地面为依托物、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的静力、以柔韧为主的训练方法之一。盘即一组动作姿势,十大盘即十大组动作姿势;各种功法习练;千字锤、千把攒、千斤坠、踢桩、打桩、梅花桩、盘刀举凳、打沙袋、插沙袋、磕臂膀、磕树、举锁子、挑担子,及有练手之法、肘法、肩法、眼法、身法、胯法、膝法、步法、及药物配合练习、各不同器械都有各自不同的练习方法等(各拳系有不同的训练内容)。现择高氏十大盘功为例简述:首盘霸王举鼎势;二盘为撑补势;三盘为力推泰山势;四盘为千把攒势;五盘为孤雁盘翅势;六盘为雀地龙势;七盘为燕子噙泥势;八盘为单足独立势;九盘为靖王托塔势;十盘为魁星点斗势。
法,即打手手法,零手有百,汇编成串,组排成排子手。与组手排子(如五虎群羊、六把扇子、蜜蜂采花、八排手、九手排子、十二镫捶手),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程式—门子,相辅并习,组成红拳完整的打手体系。
势,即套路,陕西红拳以七大拳系组成:红拳、花拳、炮拳、九拳、地趟、通臂、跑拳(门子),套路百余套。
理,即拳法理论。遗有专篇(如红拳打手歌五篇),谱本记有套路与动作名称及打手要言、口诀扎字、用武要言、图等,有拳有谱(基本上用关中方言)。在我国武术流派中,红拳堪称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一个拳系。
八字八法,即手法(撑、斩、勾、挂、缠、拦、沾、挂)、步法(弓、马、偷、夺、即、窜、踪、退)、棍法(封、摩、揭、挑、搬、提、裙、拦)、刀法(提、扎、砍、撩滚、摩、擒、拿)、枪法(封、闭、捉、拿、撸、提、缠、环)、鞭法(遮、拦、踪、横、领、辟、刁、打)。以“八字八法”形成了陕西红拳的主要内容。
陕西红拳常用的器械:长器械有枪、矛、叉、戟、戈、双头枪等;短器械有匕首、刀、剑、斧、钺、铲、其它器械有棍、鞭杆、拐、盾、锤、流星锤、鞭、槊、锏、双钩、耙、抓、弓、矢、弹弓等。拳械内容共有40余套之多。
陕西红拳各类拳谱,套路共百余套。
红拳内容:包括打手对抗和套路运动两类形式及盘、法、势、理四个方面,而切保留了古老的单式技法(手法、腿法、摔法。既:出手一点红一招制人),和组合技法(排子手、组合拳法、既:犯了招架十下八下)。红拳的劲力讲究:拧腰摆胯,力发于根行于梢。
盘:
即运动基本功,又称十大盘筋,是习练红拳的入门基本功。俗称“筋不盘软,不学艺”。
十大盘又有软盘与硬盘之分。
十大盘软盘是:首盘霸王举鼎势;二盘撑补势;三盘力推泰山势;四盘千把攒势;五盘孤雁盘翅势;六盘雀地龙势;七盘燕子噙泥势;八盘单足独立势;九盘靖王托塔势;十盘魁星点斗势。
十大盘硬盘:千字锤、千把攒、千斤坠、踢桩、打桩、梅花桩、盘刀举凳、打沙袋、插沙袋、磕臂膀、磕树、举锁子、挑担子、缠线拔蒜、及不同器械的功法练习。
法:
即打法,主要有:“踩腿审进,钻靠刁打,交口明、行一实二,声东击西、后发制人,闪绽腾挪飞步刁打。零手有百余;组手排子如:五虎群羊、六把扇子、蜜蜂采花、八排手、九手排子、十二镫捶手等亦有几十之多。打手母子九拳及打手跑拳程式——门子,相辅并习,组成红拳完整的打手体系。
(1)手法:
手法是指近身实战攻防变化的技法法则。实战训练时叫“打手”。红拳的手法是以“撑斩为母,组排为形,零招散打,汇集成串”的打手体系,亦即红拳之精华所在。八种打法(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在拳械中亦得以发挥。
排子手。排字意味着可单练,也可对练。单习排手各招时,左右互换,亦进亦退。两人盘排手时,其中一人按排字手格式出招,另一人处于守势,做相应的防御动作。对练是双方切磋,即“走门子”,亦称“打手跑拳”,以各种手法为主,身法、腿法为辅,相辅相成,故名排子手。其类型邢家有:六把扇子、五虎群羊、江南九手排子、三十六排手等。高家有:四排手、十排手、十二排手。习练者要经常进行“跑拳搭手”的技法的实际运用,师徒之间,师兄弟之间相互切磋点到为止的一种文打方法。
红拳打手绝招有:撑手带云手,打得天下无敌手。偎身靠子拧心肘,打人凭的六合手。
三十六排手之内容:
(1)贴墙挂画 (2)猛虎爬壁 (3)罗汉负宝 (4)判官脱靴
(5)小鬼脱衣 (6)玉带围腰 (7)浪里拾柴 (8)霸王安闲
(9)美女照镜 (10)叶底藏花 (11)锁里拔簧 (12)秦王背剑
(13)搬倒泰山 (14)老君捧盘 (15)缠捶袖手 (16)单段双段
(17)罗汉倒扫 (18)单手擒方腊 (19)金纽银扣 (20)金雀捧圣
(21)大鹏展翅 (22)花马分鬃 (23)云里显圣 (24)隔墙撇竹
(25)白猿献果 (26)犀牛望月 (27)泥里拔葱 (28)鹞子入林
(29)野践满地 (30)脚踏鸳鸯 (31)撑棚斩架 (32)仙人摘桃
(33)小鬼攧枪 (34)老君抱葫芦 (35)李逵标鱼 (36)迎门铁扇子
(2)腿法
红拳拳谚中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手打三分,腿打七分,远脚、近膝、贴身胯打”等
红拳腿法主要包括:
在功能上,上腿主要是进行上三路(头、面、耳根、颌颏)的攻击。腿法有:迎风腿(正踢腿)、五花十字腿、背剑腿(外侧腿)、飞燕腿(外摆腿)、挂面腿(里合腿)5种。十字披红腿、
中腿主要是进行中三路(胸、腹、腰)的攻击,腿法有:撩阴腿、开门腿、挎剑腿、肋里塞车腿、挖腿、罗汉腿、磨盘腿。
下腿主要进行下三路(膝、胫、足)的攻击。腿法有:“拦马槛子腿、拨腿、蒲蓝腿(扫腿)、拨腿、顶门腿。抄腿后腿主要是用腿后击对方头面、胸部、腹部,腿法有:跟子腿、后撩腿、美女照镜腿、兔儿蹬鹰腿、驴儿后蹶腿。
腾空五腿主要是腾空踢击对方要害部位的一种方法,腿法有:二起腿、旋风腿、饿马奔槽、腾空双飞燕、腾空侧踹。
跌法五腿主要是避实击虚,采用倒地滚打的跌法技法,腿法有:金锁银扣腿、金绞剪腿、死人腾床、黑驴滚毡、乌龙绞柱。
(3)拿法
踢打跌拿中的拿技,红拳传统称之为“串子”,红拳拿技为三十六把拿。即猛虎爬壁、黑鹰锁嗉、金丝锁喉、金钩钓鱼、古琴独调、搬头换顶、仙人指路、暗渡陈仓、窝里炮捶、搬倒泰山、鸽子旋堂、金丝缠臂、顺手牵羊、赤风摇头、铺地锦绣、定海神针、架海金梁、举手降服、白虎摇头、叶底藏花、凤凰展翅、金丝缠腕、双开金锁、猛虎出柙、金刚折臂、湘子挎篮、强虏附首、侧耳听风、伏首阶下、将军敬酒、震地惊雷、横刀刮鸭、双龙入洞、鸿雁穿喉、二虎争食、声东击西。
(4)滚跌
《万福堂红拳拳谱》中“九滚十八跌”之打法,弥补了红拳倒地反败为胜之缺。
“九滚十八跌”:
一黄龙滚江,二鲤鱼返江,三太子滚殿,四黑驴子滚毡,五美女晒鞋,六坤鱼翻刺,七缠倒探腿,八金铰剪,九金纽银扣。 一死人腾床,二老兔蹬鹰,三下马坐泥,四阴锁阳锁,五美女滚毡,六小鬼攧枪,七力推泰山,八浪里撑舟,九鲤鱼扣腮,十叶底藏花,十一千斤闸,十二夫子拱手,十三倒身拔龙,十四单凤朝阳,十五拌跤,十六黄狗当道,十七二郎担山,十八仙人指路
(5)摔法
樵夫捆柴、老树搬根、勾连腿、却地龙、顺手牵羊、倒卷红。
器械打法
以棍枪为例,手法在器械上的应用与变化,数邢三的十六母子单头棍和二十四母子双头棍法,及赵武陆合枪法皆堪称绝技妙法。其内容于后:
a)十六母子单头棍(白眉棍)。
黄鶧照坡,白虎洗脸,二龙争珠,樵夫砍柴,蜜蜂采花,庄稼扬场,海底捞月,老君倒关门,鸭子三拌嘴,黄?探爪,仙人捧盘,金鳌劈舟,李逵标鱼,金龙缠柱,勾阴为阳,判官脱靴
b)二十四母子双头棍。
怀中抱月,母猪探泥,水花落挑,扁身中拦,夜叉探海,直棍拦取,锁里拔簧,倒取摩天岭,月斜月圆,珍珠倒卷帘,青龙三摆头,凤凰三点头,鸿门锣儿,脑门穴里一点红,水里挑莲,火里抓纸,姨娘倒穿鞋,上抡下扫,花子闯街过,莺莺倒上桥,公主攮王彪,陈俊背鞭取濮阳,击击击,刮刮刮。
c)陆合枪诗
此枪立势甚刚强, 梨花圈枪世无双。
圈枪为母玄中妙, 左腾右挪把人伤。
封闭捉拿使得妙, 梨花摆头法更良。
里外把门人不晓, 双封纵步使花枪。
要知圈枪先学母, 秦王摩旗第一枪。
缠枪拈棍黄龙枪, 黑龙入洞最见长。
把门救护法程好, 凤点头分第二枪。
穿指滚袖并鹞子, 败走大略直入强。
扭手救护身法秘, 扫帚分为第三枪。
背拿拦腿并摆拦, 如猫扑鼠甚威严。
迎风救护枪法祖, 白蛇弄风第四枪。
双封双闭死求活, 无中生有发神枪。
兼有对接来救护, 拔草寻蛇第五枪。
一捷为先接二进, 夺窝复夺称凤凰。
裙拦刁扎还手救, 梨花落总第六枪。
势:
势,即套路,含拳械对练,红拳套路有三十六路:小红拳、大红拳、太祖红拳、中红拳、太宗红拳、二路红拳、粉红拳、老红拳、长小红拳、月明红拳、关东红拳、关西红拳等。至于所用器,长兵以枪棍刀械为主,如六合大枪、单头双头母子棍、阴手琵琶棍等,断门刀、步战刀等;据《大清拳礼序秘籍本》《红拳拳谱》统计,套路总有百十之多。套路作为入门基本功训练,使初学者身法灵活,步法协调,即可下场表演,又可强身健体,红拳套路有快练与慢练两种形式,快练;是耍场表演的外场功,讲究式势要亮,时而猛虎下山,时而身如游龙,起伏分明,柔里带钢。慢练;红拳也称“化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式势相连,行云流水。红拳的套路与秦腔、社火、舞狮,庙会相结合是陕西农村主要的娱乐方式。
理:即红拳理论,红拳以《纪效新书.拳经捷要》做为拳法理论基础,注重技击性。现存红拳打手歌五篇,即:《红拳拳谱》、《红拳跑拳打手》、《红拳八大步法》、《红拳用武要言》、《红拳练功方法(药物等)》,及拳谱口诀扎字、用武要言、图谱等。
红拳主要特点:总括为十六字诀 “撑补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
红拳拳法(师宝龙著1765—1845)
一要功夫二要拳,三要足手紧相连,手起脚不挪,止注打不着,脚起手不动,必定是大病。侧身换膀学的精,就是神仙也不中。打人如闪电,拔步如放箭。手去不显身形,显身形何为能。势势要亮,脚脚见将。身势如闪电,脚底如鱼窜。拔步如风,站步如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拳打势样招架。打手不见手,见手不算手。进步如鸡窜,出捶如放箭。高棚低压,里勾外挂,撑斩勾挎,高低上下。双手不离腔,你忙我不慌。扁身身法最为奇,脚眼手尖不可离。打拳不离三尖,脚尖、手尖、鼻尖。出捶先看肩膀动,眼尖手快耳听风。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得步忙进脚,打人如捏火。撑来换撑,斩来换斩。撑不动不撑,斩不动不斩。高如泰山,低如鸟雀。有膀却无膀,无膀却有膀。丁膀不见膀,手去复探膀。你斩我绽,你绽(注:绽陕西方言读can解开的意思)我闪。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腿要屈,后腿要直,步步着力,天下无敌。撑手带云手,打得天下无敌手,打如玄黄,小如猫。五法合一家,打人焉不发。眼与心合,项与肩合,肘与膝合,腰与腿合,脚与手和,气与力合。肩探捶攒,吸喉贯顶,翻臀折腰。一呼一吸,气如细丝,习气养身,穿肠过肚。五脏六腑,气串经络。行于丹田,左传右转。拧腰捩胯,通关利窍。挖心出捶,搓磨括打。下针为本,惜气养身。吸气之法,缩骨欠肩,搜肩探膀。顺人之劲,借人之力。撑捶不利离腔口,前手如推泰山,后手如拔虎尾。手法容易劲口难,离人一寸,打上有劲,离人远必定闪。前顶后挺,上不离胸膈,下不离带口,高不过眉,低不过肩。捶到临身躲,迅雷不及掩耳。转劲最为高,身法要逍遥。眼硬打的眼软,手快打的手慢。拳不离脚棍不离搠,拳打手指,枪扎步眼,眼观手脚定存亡。一要准,二要稳,三要欺心,四要狠。拳有千变万化,闪身脱化滑如鱼。一搬二扣三丁拐。
红拳十六字决意解
第一,“撑补(斩)为母”。
“撑”和“补”的关系就是防和攻的意识,撑为防,补为攻,作为根本,“补”乃是技击变化之源。要求习练者要明白“撑中有补,补中有撑”,“以撑换补,以补换撑;以补换补,以撑换撑”。“撑来换斩”总之是“撑”与“补”变化随情,紧密关联。何况在“撑补”中还带藏着巧妙的“劈斩”。仅就“撑”而言就有“单撑”、“双撑”、“紧撑”、“翻撑”以及“却地撑”、“转身撑”等之区别。红拳中的“撑”不是一般的硬碰直撑,而是滚化的圆变的“撑”,确实“撑”法之特令人钦佩,“撑”法之妙、意深无穷。
第二,“化身为奇”。
武林界均知,“拳家的身,贵如金”。红拳,特别重视“化身”的练习。讲究自身不能化,既不能进膛制敌,更不能避敌取胜。在化身方面强调这两条:“身是一条线,不是一个面;侧变肩要活,肩活步为先”。拳法讲:“侧身换膀练得精,就是神仙也不中”讲究:“左非左,右非右,退又进,进有退,”突现了变化的一个“奇”字。
化身不仅使拳脚变化,进退相联,尤为可贵的是削弱对方之力,借力趁势取胜。故练红拳的主导思想不是以力拼力,以猛对猛,而讲究:“拳技功夫真,一巧破千斤”,要巧破千斤没有化身的本事就根本不行。要“化身”必须注重身法锻炼,以盘功练架的“弓步冲捶”而论要求是“侧身一条线,胸腹不全显”。红拳”中的套路“通臂拳”、“六合手”、“闪绽腾挪”等都是练身法而体现“化身为奇”的重要体现。
第三,“勾挂为能”。
“勾挂”也就是红拳里的“云手”,在红拳诸多套路中连接招式拳谱讲,“练好云手和抹手,打的天下无敌手”红拳突现出的特点是“轻”字,因而“勾挂”的手法才能表现出“轻”功的优势。在红拳的初级阶段,师传教导是要掌握:“高棚低压,里勾外挂”的技能。但到了高级训练中特别要求是:“高不棚,低不压;里不勾,外不挂,制敌取胜只一下。”这个秘诀是:“有影无影,见形变形,一势三翻,连环妙用。”什么是“勾”?什么是“挂”?“勾”中变招,“挂”必带卸,“勾挂”有高势低势之分,亦有单势、双势之分,但都在变化中应用。其能无穷。“红拳”中《子拳》套路“勾挂”之招最多,是体现“勾挂为能”的典型代表。
第四,“刁打为法”。
“刁打”红拳,中最突出的技击特征。“刁”是“审”对方之情而发,与“打”相联。不进即“刁”而退之,如进“刁打”并用。以“刁”消对方之力,用“打”又以“刁”而退避。“刁打”可贵之地,均在对方要害之处,尤以击打点破穴道为秘,所以“刁打“是贯穿在红拳“的始终之法。名拳《四究拳》,是运用刁打的典范。手法共二十盘,用时每盘都是前后左右,四面八方进击化变;刁必变,打必胜,神奇惊人。